1.为什么220KV以上的变压器要做操作波耐压试验,而不能用1min工频耐压试验代替?
操作波耐压试验是考核电力设备承受操作过电压能力的,一般不宜用1min工频来代替,这是因为:
(1) 两者频率不等效,电网中操作过电压波的等值频率远大于工频,一般为几千赫。
(2) 作用时间不同,操作波持续时间只有几百到几千微妙,而工频耐压为60s,比电网中实际的操作过电压波持续时间长千万倍。
(3) 操作波与工频电压波对绝缘结构的击穿机理不同、放电路径也不同,因此用工频电压波代替操作波试验是不真实的。
对220KV以上的变压器来说,由于相对的绝缘水平较低,如用1min工频耐压试验来代替操作波试验,则难以保证变压器安全运行,所以要做操作波试验。
电力设备耐压试验要规定耐压时间,这是因为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压大小与加压时间有关,时间越长,交变电压使绝缘材料由于介质损耗而产生的热量增加,击穿电压降压。《规程》规定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这样即可能将设备存在的绝缘弱点暴露出来,也不会因时间过长而引起不应有的绝缘损伤或击穿。但产品出厂检查中,为提高试验速度,允许将持续时间缩短至1s,但必须把实验电压提高25%。
当试品电容量较大时,如用交流高电压进行耐压试验,则会有很大的电容电流,故要求试验变压器有较大的容量。当用直流电源进行耐压时,可避免电容电流,只需供给绝缘以泄漏电流,由于泄漏电流很小,是微安级,所以可减小试验设备的容量。因此,对于一些大电容的试品,如长电缆等,常用直流耐压试验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绝缘油火花放电试验用平板型电极,因其极间电场分布均匀,易使油中杂质连成“小桥”,故火花放电电压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于杂质的多少。如用球形电极,由于球间电场强度比较集中,杂质有较多的机会碰到球面,接受电荷后又被强电场斥去,故不容易构成“小桥”。绝缘油火花放电试验目的是检查油中的水分、纤维等杂质,因此采用平板型电极较好。我国规定使用直径为25mm的平板形标准电极进行绝缘油火花放电试验,极间距离规定为2.5mm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变压器油中,水分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不同,因而形成“小桥”的难易程度不同。在0OC以下水分结成冰,油粘稠,“搭桥”效果减弱,耐压值较高。略高于时,油中水呈悬浮胶状,导电“小桥”最易形成,耐压值增高。在60~80OC时,达到****值。当温度高于80OC后,水分形成气泡,气泡的电气强度较油低,易放电并形成更多气泡搭成气泡桥,耐压值又下降了。
10.为什么对含有少量水分的变压器油进行火花放电实验时,在不同的温度时分别有不同的耐压数值?
4.为什么绝缘油火花放电试验的电极采用平板型电极而不采用球形电极?
3.直流耐压与交流耐压相比,直流耐压的试验设备容量为什么可小些?
2.为什么《规程》规定50HZ交流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而在产品出厂试验中又允许将该时间缩短为1s? |